中国历史悠久,地大物博,古人更是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奇珍异宝,白龙王小编就带大家去看看中国七大绝世宝藏,涨涨姿势。
中国七大绝世宝藏分别是什么
No.7 梁庄王墓
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,出土金器、玉器、瓷器等5300余件,出土文物各种镶嵌的宝石有700多颗,是中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的一次,随葬物品的丰富与精美仅次于明十三陵中的定陵。据初步统计,墓内的随葬器物共计5340余件,其中金、银、玉器和珠饰宝石有4800余件粗略计算,这些珍宝所使用的金量达到16公斤,用银量达到13公斤,用玉量达到14公斤,出土的宝石700多颗,它们保存完好,灿灿生辉,可谓金玉满堂,珠光宝气。
No.6 金缕玉衣
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汉代,玉衣也称“玉匣”、“玉柙”,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,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。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,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,称为"金缕玉衣",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、铜线编造,称为"银缕玉衣"、"铜缕玉衣"。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,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。据《西京杂志》记载,汉代帝王下葬都用“珠襦玉匣”,形如铠甲,用金丝连接。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。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,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。
No.5 越王勾践剑
越王勾践剑,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,国家一级文物,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。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。经无损科学检测,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、锡、铅、铁、硫等。花纹处含硫高,因硫化铜可防锈。剑通高55.7厘米,宽4.6厘米,柄长8.4厘米,重875克,极其锋利。刻有“钺王鸠浅,自乍用鐱”八字。剑身上装饰着菱形花纹,剑格(剑柄与剑刃相接处)两面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着精美的花纹。中间靠近剑格外,镌有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。剑的古写体,而剑主人鸠浅就是“卧薪尝胆”终于灭吴的越王勾践。
No.4 法门寺佛指骨舍利
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内,存有一枚释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。在历史上,曾经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、灭佛的事件,分别是韩愈谏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、北周武帝宇文邕,和韩愈谏迎佛骨之后的唐武帝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,佛家称"三武一宗"法难。因此中国的佛舍利在当时也大部分遭到毁坏。为了避免佛指骨真身舍利遭到损毁,僧人另外仿制了三枚佛骨,也就是所谓的"隐骨"。
No.3 元青花瓷
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一件名为“鬼谷下山”的元青花瓷以1400万英镑拍出,加佣金后为1568.8万英镑,折合人民币约2.3亿。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,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,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。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,以鲜明的视觉效果,给人以简明的快感。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,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,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。
No.2 曾侯乙青铜尊盘
青铜尊盘,祭祀时就摆放到曾国国王的宝座前。与编钟相比,虽然体积较小,但它的地位却丝毫不亚于编钟。尊盘由上下两部分组成:上面的叫做尊,高30.1厘米,口径25厘米;下面是一个大盘,高23.5厘米,口径58厘米。尊盘合为一器,尊上铸有28条龙,盘上铸有56条龙,共84条。在尊上还饰有32条蟠螭,盘上饰有48条蟠螭。玲珑剔透的蟠螭和镂空花纹,形似朵朵云彩,上下叠置,整件器物精美绝伦。尊盘上的龙和蟠螭象征着大大小小的诸侯,这套青铜尊盘一直从先君传到曾侯乙的手中,成为曾国的传国之宝。
No.1 曾侯乙编钟
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,1978年在湖北随县成功发掘。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,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,十二个半音齐备。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,改写了世界音乐史,被中外专家、学者称之为“稀世珍宝”。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、保存最好、音律最全、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。钟是一种打击乐器,用于祭祀或宴饮时。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,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、钮钟、镈钟等不同称呼。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,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,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,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,也是我们“文明古国”的历史辉煌。
国易华人联盟(ID: unfengshui )定期周末举办公益沙龙茶会,以国学文化为主题,内容涉及易经风水、佛学道学、玄学、中医养生、心理健康等,探讨人生哲理、分享生活艺术,意在打造一个资源共享,人脉分享的平台,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,让学员豁然顿悟, 摆脱迷困,改善命运,巧妙运用道家的智慧管理企业、创造物质与精神齐并的财富,欢迎您加入国易沙龙,感受国学最高境界---修身、齐家、立业、处世,知命从容,知行合一,不错过人生的每一段精彩……
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